房产份额分配有争议怎么办?
1.协商解决:首先,鼓励当事人之间通过友好协商来解决争议。双方可以自行或在律师、家庭成员等第三方的协助下,根据各自的出资比例、贡献度等因素,公平协商确定房产份额。
2.调解机制: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或者在法院立案前、诉讼过程中接受法院的调解。调解员或法官会基于法律规定和公平原则,帮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3.仲裁途径:若合同中有约定仲裁条款,或事后双方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的规定,选择仲裁机构进行裁决。仲裁裁决具有法律效力,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4.诉讼解决:当上述方法均无法解决争议时,任一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现并入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现并入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法规,审查证据,判定房产份额。
【引用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继承编、婚姻家庭编:规定了共有财产的处理原则、继承规则、夫妻共同财产分割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规定了仲裁的适用范围、程序等。
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对具体法律条文的应用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导和解释。
违章建筑拆迁有无补偿权益?
违章建筑通常指的是未经合法审批或许可,擅自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对于违章建筑的处理,我国法律体系中有着明确的规定。是否享有补偿权益,关键在于违章建筑的性质、具体情况以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
1.合法性审查:首先,需要对建筑物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确认其是否确实属于违章建筑。这涉及到建设时是否取得了必要的规划许可、土地使用权证等法定手续。如果确系违章建筑,那么其存在本身是违反法律法规的。
2.行政程序:在决定拆除违章建筑前,行政机关应遵循法定程序,包括告知、听证等权利保障措施,确保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行政机关在作出处罚决定和执行强制措施时,必须遵循正当程序原则。
3.补偿权益分析:关于违章建筑的补偿问题,法律并未统一规定一律不予补偿,而是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般而言,如果违章建筑完全是因为个人违法建设造成的,且在建造过程中已经明知或应知其违法性,原则上可能不给予补偿或只给予建筑材料成本的补偿。但是,如果存在特殊情况,如历史遗留问题、行政机关监管不力导致长期未处理等情况,某些地方政策或司法实践中可能会给予适当补偿或安置,以体现公平合理原则和人文关怀。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了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法律责任,包括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等。
3.《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虽主要针对合法建筑,但也体现了在征收过程中的公平补偿原则,对于理解违章建筑拆迁中的补偿精神有一定参考价值。违章建筑拆迁是否有补偿权益,需根据具体案例综合分析,考虑违法行为的性质、历史背景及地方政府的具体政策。在任何情况下,当事人都有权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障其知情权、陈述申辩权等基本权利。
面对房产份额分配争议,建议当事人优先考虑通过非诉讼方式解决,以减少时间和经济成本。如必须通过法律程序,应尽早咨询专业律师,确保自己的权益在法律框架内得到有效保护。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合理运用法律武器,寻求最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